概括白骨精的诗句和成语,风吹白骨堆古诗

编辑:爱评书 浏览量:

风吹白骨堆有关诗句,例如:“一从大地起风雷,便有精生白骨堆。”

出自:和郭沫若同志

近代:毛泽东

一从大地起风雷,便有精生白骨堆。

僧是愚氓犹可训,妖为鬼蜮必成灾。

金猴奋起千钧棒,玉宇澄清万里埃。

今日欢呼孙大圣,只缘妖雾又重来。

译文:自从风雷震动了大地,白骨精便从白骨堆中衍生了出来。
唐僧虽是个受迷惑的糊涂人但是还能教育争取,妖精是鬼怪将必然带来灾难。
孙悟空奋勇挥起金箍棒,从此天地澄清,万里无尘。
今天我们要欢迎孙悟空这位齐天大圣,只因为妖魔重新又到来。

古诗中的五原

作者:史毅

南北朝卢思道《从军行》一诗中写道:

“白云初下天山外,浮云直上五原间。”


风吹白骨堆古诗


诗中的天山应该是指祁连山。祁连山与贺兰山尚有一段距离,贺兰山与今五原北边的两狼山也相隔数百里。但对于浮云而言,不算遥远,倏忽风吹,便飘向了五原的分野。而浮云常象征游子。

诗中的五原,如果看作泛称,从包头到宁夏黄河两岸的冲积平原,都可称五原;如果视为专称,则今五原正是北周所建五原郡的治所。

问题是"天山”怎么能和“五原”产生联系?

我们已知,汉武帝时,朝廷派卫青率汉军占领河南地,析九原郡为五原郡和朔方郡,整个河套地区就成了向更边远地区开疆拓土的后方粮草和军马基地。

卢思道《从军行》一诗所写主人公,是汉武帝年间与卫青共同讨伐匈奴的霍去病。诗中“犀渠玉剑良家子,白马金羁侠少年”中的"良家子”“侠少年”均应指霍去病。"谷中石虎经衔箭,山上金人曾祭天”可作佐证。

霍去病率军两次奇袭河西走廊的匈奴,应该就是从五原岀发,他的军马、给养等是由五原提供。所以诗中才将天山与五原联系到了一起。


风吹白骨堆古诗



既然卢思道《从军行》所写主人公是霍去病,那就不得不对此君的事迹略叙一二。

霍去病是军事奇才,打得是神奇的仗。他十八岁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,为剽姚校尉,就敢于独挑大梁,率领八百轻骑,到数百里外突袭匈奴,打了敌人措手不及,斩首虏两千二十八级,其中有相国、当户和单于大父,生擒单于季父,一时之间,军功冠于全军。武帝封他为冠军侯。

元狩二年春,冠军侯霍去病被提升为骠骑将军,率领万骑,兵岀陇西,开启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夺取“河西走廊”的伟大战役。军事大忌是孤军冒进,长途跋涉,地形不熟,敌众我寡,给养不济,时日拖久,这样后果不堪设想。但如能直奔虎穴,造成奇袭,吓破敌胆,就地获取粮马草秣,则别是一番情景。霍去病奔袭成功,大获全胜。

简直是神兵天将,蔚为奇观。

朔方烽火照甘泉,长安飞将出祁连。

诗中所说“长安飞将出祁连”,除了上面所述奇袭,也指当年夏季骠骑将军第二次出征陇西,逾居延,过小月氏,攻祁连山,斩首虏三万二百级。最为称道的是,他把匈奴的祭天金人也给虏获回来。

霍去病在其短暂的军旅生涯中,几乎每战必胜,未有败绩。元狩四年春,他和卫青大将军各率五万骑兵分头出征,他出代郡和右北平,深入北地千余里,斩获已经超过了大将军,计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。他封狼居胥山,禅于姑衍,登临瀚海,尽显一代风流。

我们这样写,似乎觉得这仗打得很轻松,像闹着玩儿一样。其实并非如此,他们爬冰卧雪,历尽艰险,难以言表。

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两军出塞时,军马有十四万匹,等再次出塞时军马不满三万匹。其战争之残酷,消耗之重大,可见一斑。


风吹白骨堆古诗



兵法云:“兴师十万,日费千金。”国家不可轻起战端,一旦忍无可忍,就应该出现像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样的英雄,筹谋帷幄,决胜千里,一战攻占河套地区,设五原郡和朔方郡以守之;再战长途奔袭河西走廊,建张掖、武威、敦煌、酒泉以拱卫。有了这样的战略后方基地,轮到贰师将军李广利进军西域,匈奴便没有立足之地了。那个曾经行盗侵殴、敢于和中国叫板的民族彻底没落了。

能够达到这一战略目标,骠骑将军霍去病居功首位,他若第二,无人敢当第一。

天才之所以是天才,就是会根据战争的实际情况,灵活而大胆地处置,想人之所未敢想,为人之所未敢为,出奇制胜,光照汗青。

更为可歌可泣的是,霍去病有国家情怀,民族血性,能喊出“匈奴不灭,何以家为”的豪言壮语,这样的将军才是汉家无往而不胜的军魂。

为了深切记念这位青年将星,特引清代傅昂霄《饮马长城窟》一诗作结:

“君不见长城之北青海边,平沙直上黄云天,沙中白骨堆何年?阴山九月风怒号,风吹戍火连云高。云中五原军岀幕,左贤右贤心胆落,军中大将闻姓霍。鼓声如雷笳声死,冒围脱走天骄子。烽烟一扫万里秋,汉家天子恩未酬,男儿何用言封侯。太白蚀月旄头没,归来饮马长城窟。”

诗中又出现了大名鼎鼎的“五原”,仿佛听见霍将率大军又从五原出发,奔杀敌军……


风吹白骨堆古诗



明代王世贞《题阙.其十六》一诗中写道:

“拓地城五原,雪雠光九世。”

中国从战国时期便开始修筑长城,一直延续到明代,为守御之势,然而仍不能避免战争。一旦开打,结局就不好预料,可能会从守势转为攻势。

五原,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,是北方民族出没的地方,而王世贞《题阙》的背景是汉武帝时期,诗中写得很明白,为了报仇雪恨,一洗九世之冤或迎来九世的安宁,将匈奴赶出了五原,并在此拓地筑城,造成永久的汉家领土。

这个战绩的首功应该推汉代大将军卫青,但王世贞《题阙》诗的结尾却是为李广鸣不平,仿佛功劳非李飞将莫属,卫青只是侥幸逮了便宜而已。诗中又写道:

“天幸与数奇,词组成轩轾。

竟令挞伐威,寥寥无可记。”

且看历史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。


风吹白骨堆古诗



卫青的同母姐姐卫子夫,在平阳公主家得幸于天子。卫青因此而惹来了杀身之祸。卫子夫怀有身孕后,皇后无子,很嫉妒,恨屋及乌,便将卫青抓捕要杀头。他的朋友公孙敖冒死救他岀来,捡了一条命。

汉武帝听说了他的故事,方始封他为建章监,侍中。其姐子夫封为夫人后,卫青被拜为大中大夫。如果说这是“天幸”,那也是拿命换来的。

汉与匈奴的战争爆发后,卫青于元光五年被拜为车骑将军,岀上谷,击匈奴,得胜归朝。元朔元年秋,卫青仍为车骑将军,率领三万骑兵出雁门,击匈奴,斩首虏数千人。第二年,岀云中以西高阙,遂略河南地,又到了陇西,捕首虏数千,获牲畜数十万,打跑了白羊和楼烦王。随后在河南地成立朔方郡,命校尉苏建筑朔方城。


风吹白骨堆古诗



卫青的每次出征,均斩获颇丰,凯旋而归。但这并不意味着匈奴兵少将寡,容易击败。如果匈奴那么容易打,汉高祖在平城白登便将匈奴打趴下了,哪里用得着几十年忍气吞声和亲。

上面已提到,元朔二年卫青率大军出征河套地区,打了大胜仗。但他的部下卫尉李广却被匈奴所俘,逮了个机会跑汉家军营。李广的出师失利,按律当杀,花钱赎为庶人。这是他的第一次败绩。

元狩四年春,卫青率领五万兵马,深入到匈奴腹地,出塞千余里,荒漠戈壁,人困马乏。匈奴陈万数骑兵以逸待劳。卫青沉着冷静,下令用军车形成环形营垒坚守,而纵五千骑兵去当匈奴。正当太阳落山之时,大风起,沙砾击面,两军不相见。

卫青及时捕捉住这稍纵即逝的战机:乘着沙尘暴袭来,两军对面不相见,他派出两支部队从两翼包抄匈奴精兵。单于一下慌了神,拔腿便跑。汉军冒夜追击,犹如砍瓜削菜。到天明已追出二百余里,捕斩首虏万余级,并缴获了匈奴粮草无数。

这一仗打得实在是险中取胜。出征前的布置倒是很周密,兵分三路,约定好日期,合击匈奴。卫青是主军,李广所率为前军,赵食其为右路军。但李广、赵食其这两路军都迷路了,等大将军卫青的军队与单于打完了仗,引兵返回“幕南”时,他们的军队才迤逦而来,严重地贻误了战机。

大将军卫青派使者将情状上报朝廷,按照军规,又令长史簿羁押了李广。李广既不想让他的部下受责,准备一人承担全部责任,又不想受到刀笔吏的侮辱,便选择了自杀。这次大将军率军入塞,凡斩捕首虏一万九千余级,战功卓著,而李广寸功未有。这是他的第二次败绩。他的自尽,与大将军卫青扯不上一点关系。


风吹白骨堆古诗



其实,李广押解朝廷后也未必是死罪,但他自绝于人世,那就没办法了。

可问题是,大将军卫青始终为人仁善退让,从不专权独霸,更没有用杀属下树威。然天下鲜有称颂,真好像是卫青仗着皇帝的庇护才打了胜仗。

自大将军卫青围单于之后十四年而死,此期竟然再未出击匈奴。匈奴畏大将军也不敢放马过来。

而李广在自裁前曾说过这样的话:

“吾尝为陇西守,羌尝反,吾诱而降,降者八百余人,吾诈而同日杀之。至今大恨独此耳。”

杀降卒,罪莫大焉。我们将同为国家长城的卫青和李广之结局放在一起对照,是不是有些发人深省的地方?

可是封建社会的文人如王世贞者,为了拿李广说事,不惜歪曲历史。“竟令挞伐威,寥寥无可记”的谬种流传,会误导后人的。


风吹白骨堆古诗
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( admin )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378231957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合作:BM6686868